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规划计划 > 发展规划 |
九江市文化新闻出版事业发展 “十二五”规划 |
文章来源:77729.com 发布时间:2015-10-15 |
九江市文化新闻出版事业发展 “十二五”规划
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两区互动、强工兴城”战略部署,以“争得九江应有地位,人民过上小康生活”为契机,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积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特制定全市“十二五”文化新闻出版事业发展规划。 一、十一五期间文化新闻出版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回顾 (一)以增加文化投入为手段,促进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我市大力加强城市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让人民群众学习有场所、娱乐有去处。市政府投资建设了白水明珠、青少年活动中心、和中广场、甘棠湖音乐喷泉、水幕电影和濂溪墓景区;市本级增设成立了九江市民俗博物馆。全市县级图书馆11个,其中国家一级馆2个(庐山管理局、市图书馆),国家二级馆2个(武宁县、都昌县)。县级文化馆13个,国家一、二级馆各1个(武宁县、浔阳区)。新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69个,建成农家书屋695家,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建设工程5个支中心。全市博物馆、纪念馆由过去的9家迅速增加到16家,其中3家国家重点博物馆、三家国家三级博物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和农村电影“2131”工程全面展开。文化下乡、文化进社区、“百团下农村、百戏送农民”、“名剧名人下基层”、农村文化三项活动等面向基层的文化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文化工作者服务基层的能力不断增强。加强和改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全市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向未成年人、老年人等社会群体开放,少儿文艺活动广泛开展,年均吸引10余万名青少年参与文化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二)以精品创作为龙头,营造艺术创作不断出新的良好氛围。我局送选的小品《小门卫》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特别节目的演出,为九江争得荣誉;小品《别墅的主人》获第五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 “文学提名奖” 和“节目入闱奖”,并直接进入全国总决赛;在第八届全国声乐比赛上,我市推选的选手张灵珊获得国家文华声乐节目优秀奖;九江市群星合唱团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全国合唱展演中荣获中国文联、中国音乐家协会颁发的铜奖;群星京剧票友社2008年被评为全国先进社区,并在人民大会堂领取了“全国先进社区奖”、“振兴京剧贡献奖”、“德艺双馨奖”;组织参加华东六省一市舞蹈比赛,群舞《等你回来》获得创作二等奖、表演二等奖,双人舞《我们的时代》获得表演三等奖;组织参加第四届全国京剧票友大赛,纪兰清表演的节目被评为二等奖,并被评为“双十佳”;选送“江西省修水县‘双井之春’音乐会”在全国第十五届群星奖项目类评奖中获群星奖,胡伟(修水县文化馆馆长)同志获“群文之星”称号;选送双人舞《我们的时代》参加由中国文联、中国舞协主办第七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获得十佳作品奖;组织创作《走进农家书屋》歌曲获得全国中华优秀出版物提名奖;浔阳区《社区是我们美好的家》在中央文明办、文化部主办的全国第五届“四进社区”文艺展演中荣获银奖;瑞昌剪纸《丰收图》获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铜奖。在全省第四届艺术节上,我市荣获第七届音乐舞蹈艺术节一等奖3个,二等奖8个,三等奖5个;荣获第八届江西“玉茗花”戏剧节一等奖5个,二等奖12个,三等奖18个,优秀剧目奖4个;荣获第九届江西少儿艺术节一等奖5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3个。获奖数量和档次在全省各设区市中名列前茅。在首届鄱阳湖国际生态文化节上,我市青阳腔、瑞昌剪纸技艺、舞剧《路》和话剧《红杉》等文艺精品精彩亮相,展示了九江文化特有的魅力。 (三)以促进城乡文化共同繁荣为重点,构建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我们根据发展变化的新形势和人民群众的新要求,不断创新文化活动的内容、形式、品牌和效益。群众文化活动非常活跃,推出了金秋艺术节、节庆文化活动和主题文化活动等具有九江特色的品牌文化活动。按照“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在活动主题上,紧扣中心、精心策划、制作方案;在活动形式上,突出特色、精心安排,组织实施。通过动员社会各界参与,得到广大群众积极响应,各类文化活动都达到了场面壮观、高潮迭起的良好效果。我们先后精心策划组织了“民间曲艺”展演、新春音乐会、“金秋艺术节”、 “唱响九江”电视歌手大赛、国际龙狮精英赛、九江市舞蹈大赛、全民阅读活动、“红歌唱响八里湖?九江市爱国歌曲大家唱”歌咏比赛、“鄱湖风情”中美摄影文化交流活动、中央电视台爱电影栏目“唱响九江?相约九银”大型文艺晚会和魅力九江广场文化活动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类文化活动。每个年度都有亮点和特色活动。2006年始,我市连续三年成功举办国际龙狮精英赛,每次的开幕式都是比赛中的一抹亮色,特别是2008年中国九江金秋经贸文化旅游节暨第三届国际龙狮精英赛开幕式,分龙腾九江、茶韵千年、诗画山水、魅力九江等四个环节,着重展示九江“一山一水”、“一红一绿”的地方文化韵味;将国际龙狮精英赛与2008赣台经贸合作研讨会、金秋饮食文化节和金秋经贸洽谈会结合起来,实现山水文化与龙狮文化的完美契合、魅力九江与活力龙狮的精彩互动、文化旅游与经贸合作的共生衍进。“九银之夜”新年音乐会,邀请中央歌剧院交响乐团来浔演出,歌剧《卡门》序曲、《蓝色多瑙河圆舞曲》、《啊,我的太阳》(男高音独唱)等一些经典曲目将给观众带来独特的视听享受。2007年开始举办的每年一届的九江市舞蹈大赛,共有45个参赛节目,涵盖了民间、民族、芭蕾、爵士、街舞等所有的舞蹈种类。2008年3月,市图书馆在全省率先开设的寻庐讲坛,以“寻历史之源,建文化之庐”为主旨,周周举办免费公益讲座,邀请市内外的专家、学者前来开讲。讲坛致力于建交流平台,激智慧火花,传人文精神、扬九江文化,以挖掘、整理、弘扬九江地方历史文化为起点,使图书馆作为城市文明窗口的社会教育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寻庐讲坛开设以来,听众踊跃、好评如潮,成为九江市非常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截至2010年年底,寻庐讲坛已举办111期讲座,被市民亲切地誉为九江的“百家讲坛”。“2009魅力九江广场文化活动”,形成了主题鲜明的周周乐广场系列文化活动,演出80多场,成为外地人了解九江的独特视角,成为老百姓必不可少的生活内容。2010年4月份启动的全民阅读活动以“阅读助力赶超,学习成就未来”为主题,依托“寻庐讲坛、廉溪讲坛、白鹿讲坛、九银讲坛和乡音讲坛”等载体,组织开展了全民阅读活动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军营、进家庭等丰富多彩“六进”活动。各项读书活动的开展和市民的广泛参与,助推了全市全民阅读活动的广泛开展,营造了“全民读书,终身学习”的良好氛围。同时,全市统筹城乡文化共同发展,初步构建起了一个以各种文化设施为载体,多层次、相配套的市、县(区)、乡(镇)、村四级文化服务网络,为基层提供优质文化服务。2005年始,我省首创政府设立全省农村文化事业专项资金,我市共获得资金7365.84万元支持,以“政府买单、市场运作、平等竞争、服务农民”的新方式,提供优质的文化服务。省、市、县三级专业艺术表演团体为209个乡镇的农民共演出剧节目8990场,在乡镇组织开展文体活动5365次,放映农村公益性电影87586场次,实现“四个全覆盖”,有效改善了全市农民的文化生活,润物无声地改变着农民群众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农家书屋工程自2007年实施以来,共建设695家,连续3年获得全省先进,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建设任务。其中,我市“四统一、三到位”、聘请残疾人担任管理员、创作《走进农家书屋》歌曲、广泛发动社会各界捐建等做法在全国农家书屋中西部片区经验交流会上作典型发言。目前,全市各乡镇均覆盖了2-3家农家书屋,丰富了农村业余文化生活,满足了农民读书需求,为培养新型农民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以有效保护合理利用为着力点,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我们以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相结合,不断促进遗产保护事业的健康发展。我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自2007年4月至2011年12月,历时四年。截止2009年底,全市文物普查办共投入专项资金146万元。有111名专业普查队员参加野外实地文物调查,全市212个乡镇都配合参与了实地调查工作。共调查文物点3515处,其中新发现文物点3059处,复查文物点451处。仅2009年,我市就有29处国保侯选单位通过省专家论证,已上报国家文物局审核。通过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全市现有文物点10000余处,已登记的地面文物3782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372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含18个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6处(含58个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4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64处。全市有16家博物馆、纪念馆,馆藏文物34282件(套),珍贵文物7359件(套),其中一级文物312件(套),二级文物1664件(套),三级文物5383件(套),这些丰富的文物古迹,无不烙印着历史文化的遗迹,张扬着九江文化的魅力,使人们在欣赏大自然风光,感受大自然俊秀的同时,也品味和鉴赏人类物质文明的成果。文物保护措施过硬。争取国家文物局投入164万元和150万元用于美孚洋行别墅旧址和美孚洋行油库办公楼旧址的抢救性维修;省文化厅投入190万元用于烟水亭、九江海关姑塘分关旧址和日本台湾银行旧址的维修保护;市财政投入80万元维修烟水亭、10万元维修九江海关姑塘分关旧址。仅 “十一五”期间,九江市区共投入不可移动文物保护资金959万元。此外,各县区通过抢救维修、修复保护和合理利用,极大地改善了文物保护现状,促进了文物事业健康有序地发展。庐山争取中央补助并积极自筹资金重点抓好国保单位庐山会议旧址、白鹿洞书院、庐山民国图书馆和庐山别墅群的建筑维修、安防、消防工程和环境整治。九江县投入100万元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岳母墓进行维修,又投入了50万元对陶渊明祠、陶渊明纪念馆进行了全面修正,2009年争取国家资金200万元用于陶渊明纪念馆陈展提升。瑞昌市对国保单位――铜岭铜矿遗址进行了回填加固,改道保护和制作埋设了界桩和标志碑。修水县拨113万元作为黄庭坚纪念馆抱子石电站淹没区的文物保护工程修复专款,投入资金700多万元改版建设秋收起义纪念馆。改造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部旧址及其团部旧址、省委省苏维埃政府旧址、台庄红五军联席会议旧址、秋收起义部队驻地旧址等一批文物保护单位。武宁县投入22万元用于省保单位李烈钧墓的维修保护。星子县争取各级财政投入164.8万元对观音桥和秀峰摩崖石刻进行了保护规划编制、抢救维修等,投入140余万元对省保单位南康府谯楼、县保单位爱莲池等进行了维修和开发利用。永修县加强了吴城吉安会馆、云居山塔林维修保护工作。湖口县加强了石钟山石刻保护。都昌县投资260万元新建了江万里纪念馆,自筹资金3万元对革命旧址南山寺进行了维护改造,改善了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南山寺和中共都昌县第一个党小组成立旧址现状。彭泽县完成了省保单位黄岭大圣塔和马垱炮台维修保护。自2008年始,我市认真开展博物馆免费开放工作,不断提升陈展水平,强化教育功能,免费开放红红火火,文化惠民实实在在,3年来,全市共推出基本陈列40多个,临时展览30多个,免费接待观众600余万人次,充分发挥了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不断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宣传力度,每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和六月的中国文化遗产日,我市都围绕主题,举行了以宣传文物保护法律法规、宣传文物保护成果等为内容的各种形式的宣传庆祝活动,以提高人民群众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营造全社会保护文化遗产的氛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全面铺开。我市自2005年开始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五年来,市委、市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保护工作极为重视,成立了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导小组和 “非遗”工作专家指导小组,出台了《九江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制定了《九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实施方案》。市局先后召开了9次专题工作会议,研究具体贯彻落实的措施。全市各地按照统一部署,分阶段、有步骤的开展普查工作;在普查的基础上挖掘、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种类、数量和分布状况,了解其生存环境和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在普查过程中注重收集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一手资料,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档案、数据库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的保护规划,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名录的申报工作。五年来,300余名普查人员,深入广阔农村,山川水港走访老艺人。不辞辛劳困苦,钻进在浩如烟海的书稿中,寻找九江非物质文化遗产踪迹。辛勤的汗水换来了丰硕的成果,我市与高校合作保护非遗项目,在全省属首创,2009年,代表江西省接受国家文化部检查。到目前为止共收集:民间文学1355件,民间音乐3699首,民间舞蹈123个,传统戏剧894本,传统曲艺39本,传统体育1个,民间美术1598件,传统手工技艺26项,民俗92件,传统医药15项。其中有7个项目(湖口的青阳腔、星子的金星砚技艺、修水的全丰花灯、瑞昌竹编、瑞昌剪纸、武宁县打鼓歌、湖口县草龙)被为国家级保护名录,5人被列为国家级代表名录传承人;18个项目被列为省级保护名录,23人被列为省级代表名录传承人;45个项目被列为市级保护名录,21人被列为第一批市级代表名录传承人。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弘扬民族文化,彰显地域民族特色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五)以繁荣发展为目标,不断优化文化市场环境。5年来,我市以繁荣发展为目标,大力调整文化市场结构,提高文化市场经营单位的规模和实力,努力建设健康有序的文化市场。全市现有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机构16个,行政执法人员92名,其中市文化市场稽查支队行政执法人员16人。全市现有各类文化市场经营单位1545家,其中,歌舞娱乐场所172家,电子游戏经营场所370家,网吧507家,音像制品零售、出租单位328家,文化市场其他经营单位161家,演出团体 7个,从业人员6441人,初步形成了一个以娱乐、演出、音像、网络文化、美术品、出版物、印刷、文物、电影和艺术培训等为主的文化市场体系。文化市场繁荣发展,势头强劲。一是积极倡导文明消费,稳步发展娱乐市场。九江的娱乐市场按照调整结构、规模经营、规范发展为目标,在经历了一个由数量增长型到质量效益型的转变后,逐步呈现出平稳发展的良好态势,出现了一批功能全、规模大、品位高、效益好的大型娱乐场所,标志着娱乐场所逐步走向成熟。如东方银座娱乐会所、万紫千红娱乐会所、钻石黄金海岸音乐会所、巴黎之夜音乐会所、丽花皇宫演艺中心等歌舞娱乐场所,己成为我市一个靓丽的文化娱乐窗口。二是优化结构,整合网点,提高音像制品正版率。针对音像市场经营场所“散、滥、小、差”以及盗版和非法音像制品充斥市场的现象,我们提出了优化结构、控制总量、打击盗版、提升正版的目标,采取日常管理和突击性集中治理相结合,多次对音像市场进行专项清理整顿及“复查”行动,严厉打击非法音像制品经营行为。我们还重点对全市音像制品零售、出租网点进行了专项调研,进一步掌握了音像经营场所的布局、面积、经营现状等情况,为优化结构,整合音像网点,规范经营秩序提供了依据,确保了音像市场的健康发展。如:新阳光音像、九九音像、九江现代化教育发展中心等,九江的各大超市均都设立了音像制品销售网点。三是加大文化市场执法力度,倡导依法经营。2005年以来,文化市场管理重点转移到依法经营、依法管理和规范经营行为上来,重视建章立制,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执法,按制度管理,建立了属地管理责任制度、值班举报制度、市场巡查制度、联合执法制度、通报制度等市场管理制度,通过抓制度落实,强化执法责任,市场得到有效监管。通过开展 “文化市场集中执法季行动”、“开展城区娱乐业噪专项整治”、“依法打击网络淫秽色情专项行动”、“打击侵权盗版违法犯罪活动整治行动”、“百日反盗版”、“扫黄打非”、“诚信工程看网吧集中宣传活动”等行动,有效遏制了违法经营行为。2008年以来,更加重视文化经营场所的规范化管理,从抓经营场所环境、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和落实入手,要求经营场所整治经营环境,做到环境整洁、空气流畅、安全通道畅通,在网吧、娱乐场所统一了工作人员服装和胸卡,内部管理制度上墙悬挂,在每家网吧每台终端开机后的桌面显示屏幕右角上,统一打出“九江市文化局提示,禁止未满18周岁未成年人上网”和远离网吧及全国统一免费举报电话“12318”,让每个网吧业主、工作人员以及网民有一个明显的警示作用。出台了《九江市星级文明网吧评定办法》和《娱乐场所阳光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规范了网吧和娱乐场所的经营行为。按照文化部打造“诚信工程”的要求,由市委宣传部牵头,九江市文化局主办,公安、工商、网吧协会等单位协办,在城区范围内开展了“星级文明网吧”的评比活动,评选出9家三星级和12家一星级文明网吧。从活动中可以看出,整个网吧业参与的热情非常高涨,我们还通过九江信息港这个平台,不少的网民也积极参与,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2009年我市集中开展整治市场经济秩序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整治行动以来,全市共排查无证照歌舞娱乐场所15家;黑网吧73家;电子游戏室24家;收缴赌博机89台。音像制品场所13家(其中3个游商),收缴非法音像制品:盗版光盘41568盘,淫秽、色情光盘1136盘。收缴违禁出版物142册;盗版书刊12512册;小口袋书1215本、其他(含色情)书刊1108册;不良玩具395套,电脑软件4516件,严厉打击了非法经营活动。其中4月10日我们联合公安、工商、新闻媒体等多家部门,在市城乡结合部九瑞路16公里处棉科所的一座居民楼内成功端掉集黑网吧、赌博于一体无证经营场所,此案还被列为“全市集中整治市场经济秩序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阶段性工作会”十大案件之一。全市开展文化市场集中整治共摸排线索220条,立案155起,结案155起,结案率100%。2010年,积极适应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的新特点,扎实集中开展了暑期文化市场专项行动、“中博会、国庆节和迎亚运”专项行动和城区中小学校“三不教育”活动等,通过开展集中整治行动,文化市场得到了较好的规范,文化市场走上了依法经营、繁荣发展之路。四是文化市场依法行政,文明执法。随着国家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推进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实施,文化管理部门坚持依法行政,坚持政务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和程序许可和监督文化经营活动。扎实推进政务公开。全面梳理行政执法依据、执法内容和审批程序等,进一步完善了政务信息网公开内容。2009年按照市政府提出的“三个缩减30%”工作要求,市文化局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对照,逐项清理,行政审批项目、行政审批时限均按要求达到缩减30%以上。整理制作了文化市场管理法律法规和审批文本供来办事的人查阅参考,增强行政审批的透明度,简化工作流程。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重新审核登记工作。狠抓了制度落实,规范执法文书,强化管理措施,在检查文化市场时严格按照执法程序,做到了文明执法、科学执法,杜绝了办关系案、人情案和乱罚款等问题的发生,树立了良好的政务形象。加强社会监督。在充分发挥举报电话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监督力度,拓宽社会参与管理渠道,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对文化市场执法人员和文化市场违规管理的监督,邀请媒体、文化市场义务监督员等参与案件的处理过程,促进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2007年获文化部举办的全国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案卷评比第二名;2007年、2008年在全省开展创建平安文化市场评比中分别获第一名、第二名; 2008年在厦门召开的全国网吧管理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作为江西省唯一代表在会上作经验材料交流。2010年我市获全省平安文化市场创建工作第二名。五是狠抓文化行政执法队伍建设。重点抓好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业务技能建设、执法能力建设、作风纪律建设、执法保障建设等工作,执法能力和作风建设有了较大的提高。经过近十年的磨炼,并在2010年实现了文化、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三支执法队伍合并为一。2010年,市文化新闻出版局被评为2010年全国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先进单位,我市平安文化市场创建工作获全省第二名。六是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工作。我们坚持以保稳定、抓管理、促繁荣为目标,加大力度,强化监管,深入开展了“扫黄打非”斗争,较好保持了出版物市场平稳、有序和健康发展。2007年,市扫黄办获全省“扫黄打非”工作先进,2008年,获全国“扫黄打非”有功集体,全国“扫黄打非”先进集体、全省“扫黄打非”先进集体;2009年获全省“扫黄打非”先进集体。2010年,出动行政执法人员1362人(次),车辆321台(次);收缴各类非法出版物32166册(张),其中书报刊3400多份,光碟73866张;查处擅自编印内部资料性出版物2家,查处非法经营书报刊案5起,查处无证经营书报刊店15家,查处网络侵权案件2起。扎实组织开展了庆国庆、迎亚运、办世博等重要时期的“扫黄打非”专项行动。在打击互联网和手机媒体传播淫秽色情信息专项行动中,与市公安部门联合查处的“11.16”手机网站传播淫秽色情物品案,被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列为全国“扫黄打非”办挂牌督办的重点案件,也是江西省第一起手机网站传播淫秽色情物品案。该案的成功告破,我市公安局网监支队被省推荐为全国整治互联网和手机媒体淫秽色情信息有功集体。市“扫黄打非”办和庐山管理局“扫黄打非”办荣获省“扫黄打非”工作先进集体。 (六)以文化产业园建设为重点,推动文化产业全面可持续发展。2008年,共青开发区召开了“西游记文化产业园”有限公司第一次股东大会和董事会,签订了公司的章程和正式的合作协议,第一期投资约10亿,占地5000亩,有关人物形象设计已经完成,总体规划设计、部分单体项目设计方案已经完成。2008年,“庐山西海国际艺术园”签订正式开发合同,2009年2月,成立了庐山西海国际艺术园项目推进领导小组,并将项目列为2009年全市35个重大项目之一。并于2009年8月26日正式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规模约20亿元人民币,选址在风景区湖区北岸。“义门陈文化产业园”位于德安县车桥镇,总投资2.6亿元人民币,功能设置为影视基地、仿古聚居区、义门陈生态公园、文史馆及其它与之配套的项目,已建成文史馆,整个工程建设预期八年。“庐山?中华商道文化园区”由九江市天合文化艺术有限公司与中华商标协会合作承办。“中华商标文化园”属天合谷商道园区的一个子园,将与“中华杏林文化园”、“中华龙商摩崖石刻文化园”、“当代大儒文化园”等共同形成文化大观园。项目总投资4.5亿元人民币。深入挖掘鄱湖历史文化,全面展示鄱湖优美风光。收集整理出版《鄱湖传说》、《鄱湖战争史》、《鄱湖戏曲民歌集成》、《鄱湖文物景点大全》、《鄱湖四季风光集景》等书籍或电子音像品,在展示鄱湖文化和风光的同时,为文化活动和其他艺术创作提供基础性资料。 全市新闻出版产业在“十一五”期间,民营经济发展较快,逐步成为新闻出版业的主力军,尤其是云南力奥印务有限公司投资5亿元落户共青城市,占地500亩,预计年产烟标200万箱,实现年产值20亿元,将成为华东、华中地区龙头烟标印刷企业。五年来,全市新闻出版单位发展到665家,按产业内容划分,出版物发行单位212家,印刷企业418家(含打字复印单位272家),报社3家,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单位32家。其中资产1000万元以上的16家(印刷11家,书店5家),占企业总数2.1%、资产在500—1000万元的12家(印刷8家,书店4家),占企业总数1.9%、资产100—500万元的42家(印刷41家,书店1家),占企业总数的5.8%。2009年末,全市新闻出版业注册资本28,095万元,总资产54,378万元,工业总产值45,090万元,利润总额4,169万元,缴纳税金2035万元,印刷企业用纸量30,608吨,图书销售3,165万册。 (七)以“走出去”、“请进来”为手段,推动文化交流日趋活跃。我们充分发挥我市独特丰富的文化资源,通过多种艺术样式,丰富对外交流的内容,以良好的品牌效应和有效的市场拓展,不断扩大九江文化的对外影响力。我市成功举办了中国?九江金秋经贸文化旅游节和一、二、三届“国际龙狮精英赛”;组织了“中国文联艺术家采风团”到地震灾区进行慰问演出和中国文联、中国红十字会赴九江灾区慰问演出;2007年和2008年成功举办了温泉旅游节、世界旅游小姐大赛中国总决赛。2009年10月在星子县举办了第三届温泉旅游节暨第二十届世界超级模特环球大赛。协助央视举办了《激情广场大家唱》和《欢乐中国行》走进星子大型晚会,使广大人民群众在家门口能看到精彩的文艺节目。我市成功举办了十届江西省 “修河之波”艺术节暨原创音乐舞大赛。市博物馆组织“土与火的文明——九江馆藏陶瓷精品展”赴东莞、顺德展览,东莞、顺德各大新闻媒体进行了报道,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馆还积极配合央视四套《走遍中国》拍摄七集九江专题片,配合凤凰卫视拍摄《中国江河水》九江专集。九江画院先后组织了广东揭阳、井冈山—庐山、黄山—庐山、泉州—九江、淄博—九江、镇江、秦皇岛、吉安—九江、赣州—九江、九江—金华书画联展,科威特造型艺术展、澳大利亚波波郡艺术代表团“来自澳大利亚的野犬”艺术展、全国百位青年书法家斗方作品展览、美国纽约艺术家克什德?萨利母《自然印象》在九江展出等文化交流活动,画家徐东林、李杏、杨豹等在世界各地成功举办个人画展。 此外,我们以特色文化和地域文化为基础,展示文化交流人文魅力。大型情景歌舞(声、光、电)演出,《大梦落九天》由庐山管理局与北京纵横盛世国际策划有限公司合作制作剧本已完成80%,投资5000万,在试演。由市歌舞团打造《浔阳古今韵》、《匡庐神韵》两个情景歌舞剧集中体现了九江、庐山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作品构思神奇完美,提炼精确,舞台表现极具艺术感染力和观赏性,是很好的九江城市文化名片,《匡庐神韵》已于2009年10月上演。2008年一本十分精美、纯手工制作的奥运献礼书《为奥运剪彩》由北京出版社出版。再现了中国民族民间的体育竞技、游戏情景。2010年瑞昌民间艺人运用剪纸手法创作出《八十七神仙图》剪纸作品,已被江西省文化厅正式确认为上海世博会江西馆文艺展演的项目之一,将于今年5月正式亮相世博舞台。2009年历时半个月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于2月23日在北京农业展览馆正式结束。唯一一个代表江西省参展的瑞昌竹编在这次展览会上受到俄罗斯、意大利等国家客商的青睐,并且达成了多项商业意向。2010年,在首届鄱阳湖国际生态文化节上,我们签订招商引资合同8家,投资总额为13.7亿元人民币。此外,还邀请了中国?延边歌舞团大型朝鲜民族歌舞《长白山阿里郎》来我市举办演出。演出的组织,首次采用召开新闻发布会推介文艺演出和抽调专人组成营销团队的方式,积极培育了文化市场,全力打造了浔城文化精品。 (八)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加强文化队伍能力建设。我市文化实业总公司和文化演出公司通过转让、置换、安置等方式,平稳地实现了改制工作,为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开了个好头。市直文化系统事业单位推行全员聘用制,改革用人制度,通过推行长聘与短聘相结合的全员聘用制,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工作积极性。在改革分配制度方面,市图书馆按岗定薪,市直专业剧团收入高低直接与演出场次挂钩,打破了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各县文化体制改革和经营机制创新试点工作各具特点,成效显著,解放和发展了文化生产力。市委、市政府分别出台了《中共九江市委关于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发展的决定》和《九江市政府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市委、市政府成立了文化产业推进小组。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分管领导,深入基层文化部门,就文化产业发展进行调研,提出要求。全市上下形成了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良好氛围,发展文化产业成为建设九江的重要内容。 此外,我们以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和文化行政能力建设为核心,市文化新闻出版局所属各基层党支部按照上级关于创建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党组织的要求,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坚持“中心组”和各党支部的学习制度,认真抓好政治理论学习,通过学习邓小平理论和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深了对党的先进性的理解,坚定了文艺工作者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不断发展和繁荣文艺事业的信心。同时,重点做好优秀艺术拔尖人才和紧缺专业人才的选拔培训,举办有关专业业务骨干培训班,鼓励和支持青年业务骨干参加专业对口学历培训和各类培训班、进修班、研修班,增强文化人才队伍的活力和发展后劲。积极开展拔尖人才的评定工作,画家徐东林等一批艺术家脱颖而出,被评为“百名优秀人才”。鼓励在职人员参加继续教育,钻研业务,在岗位上成材。各文化事业单位都有人员参加党校或自学的大专考试,并积极参加全国、全省各类艺术赛事,通过参加比赛锻炼、选拔、使用人才,不仅繁荣了文化艺术创作,也推介了本土文化人才,宣传了九江。 在全市文化事业和产业取得较快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主要是: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财政投入尽管加大,但与需要相比还很不足;文化产业数量少、规模小,整体发展水平还不高;文化产品生产和文化服务能力不够强,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需求;文化活动档次和质量都有待提高;文化高端人才匮乏;文化与旅游业结合不够紧密,直接推动经济发展作用不够明显等等,需要在“十二五”期间努力改善。 二、十二五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按照十七大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要求,全面落实“两区互动、强工兴城”、“文化强市”的发展战略,以推进 “把九江建设成为一个山水辉映、环境优美、功能完善、宜居宜业的沿江港口城市”为主线,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加大力度实施重点文化工程和文化惠民工程,大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争取九江在全省的应有地位、人民过上小康生活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二)总体目标 按照结构合理、发展均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原则,以政府为主导,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鼓励全社会积极参与,努力建设以公共文化产品生产供给、设施网络、资金人才技术保障、组织支撑和运行评估为基本框架的,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的服务功能显著增强,文化事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积极培育具有九江特色的文化产业群,文化的创新能力和产业综合实力大大增强,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不断增多,努力实现“文化大市”的建设目标。 发展的重点目标 到2015年 ——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健全完善,文化活动阵地更加巩固。市、县、乡镇、社区文化场馆建设达到国家要求建设标准。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完善,城乡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保障,城乡特色文化繁荣,人民群众文化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文化产业发展活力和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初步形成具有以资源型产业为主、文化创意产业为辅的特色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和重要产业。 ——文化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不断创作生产出既有思想内容,又有市场价值和九江特色的文化精品,形成一批具有省内外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文化活动品牌。 ——文化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深入,形成科学有效的宏观文化管理体制,形成富有效率的文化生产和服务的微观运行机制,文化资源配置更加优化、布局更加合理、效益更加明显。 (三)主要任务 1、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重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1)九江市博物馆。总投资1.2亿元,总建筑面积18000万平方米。以陈列展示功能为主,利用数字化、智能化系统等现代的科技手段,兼备学术功能、教育功能、文物保护功能、文化交流功能以及观众的参与、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2)九江市文化艺术中心。总投资2.5亿元,占地76亩,总建筑面积约25000平方米,内设演艺区、培训区、办公区、地下室含库房和文化艺术广场,建成集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综合性文化活动场所。(3)滨江生态公园(琵琶亭重建和美孚洋行旧址改造)工程。配合相关部门,以琵琶亭的重建和美孚洋行周边区域的规划建设为重点,将唐代的琵琶亭、宋代的浔阳楼、明代的锁江楼塔和近代的美孚洋行旧址串联起来与滨江路建设、环境的改造相结合,形成近5公里的独特的滨江生态文化长廊。(4)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和修复工程。配合相关部门,以大中路西段和庾亮路南端的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和修复,包括日本台湾银行旧址、英亚细亚公寓旧址、能仁寺、生命活水医院、儒励女中旧址等文物保护单位,是九江市区历史文化最厚重的地方,这个工程的完成将直接影响到我市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成功与否。市委、市政府提出一次规划,分年实施,建成后与滨江生态文化长廊相连接,构成浔阳城文化旅游的集散地。 ——基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1)加强文化馆、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等基础文化设施建设,重点解决有馆无舍、面积不达国家标准文化馆(站)。力争2011年完成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国家二级馆标准比例达到40%、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标准不低于300平方米,全面实现“县有两馆、镇有一站、村有一室”的目标。(2)基本实现县县有博物馆,按照《博物馆管理办法》,鼓励建设特色博物馆,各博物馆在安防、消防、技防等方面基本达标。(3)建成覆盖城乡、结构合理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全面提升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大力推进“农家书屋”、“职工书屋”、“社区书屋”建设,建立较为完善以流动图书馆、流动博物馆、流动演出网为主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完成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实现每个行政村有农家书屋、综合文化活动室、每月放映一场电影、每年有文艺演出2场以上、人均藏书1册以上。(4)继续深化和创建群众文化品牌。进一步开展好“魅力九江”等广场文化活动,做大做强“金秋艺术节”、“ 修河之波艺术节”、“ 武宁县农民艺术节”等品牌文化活动,依托重大节庆日、重要纪念日组织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社会文化氛围。 ——实施文化惠民工程。(1)农村文化三项活动工程。①乡镇政府每年至少购买10场优秀文艺节目,其中,安排市级剧团演出不少于6场,省级剧团演出不少于1场。②每年组织由农民群众共同参与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各类文化活动不少于6次。③将农村文化三项活动列入当地《政府工作报告》民生工程的实施项目。④各级专业艺术团体要努力创作作为群众喜闻乐见的精神文化产品,每个单位的节目更新率应达到50%以上,大力提升人民群众对文化的享有度和满意度。(2)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市、县级支中心要完善电子图书、舞台艺术、知识讲座和影视节目等数字资源库建设,2012年全部完成我市县(区)、乡镇分中心和村级基层服务点建设,推进文化资源数字化,促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3)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①力争2012年全面完成乡镇综合文化站,并严格按照《江西省乡镇综合文化站规划设计方案》,实现建筑标识、色彩和风格统一。②每个乡镇综合文化站要配备1—2名文化工作者和相应设备。(4)农家书屋工程。①各地政府要统一规划和组织实施,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好、规划、预算管理和扶贫攻坚计划。②力争5年之内,在全市农村逐步建立起“供书、读书、管书、用书“的长效机制,基本形成具有九江特色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新格局;到2015年,全市建设农家书屋2000家,覆盖全部行政村,实现村村有书屋的目标。③组织各县(市、区)开展图书漂流、讲演比赛、读书评选、专家讲座等符合农村实际的读书活动,充分发挥农家书屋的作用。 2、着力打造文艺创作精品 ——大力整合演艺资源。鼓励文艺院团引入战略投资者,完成市歌舞团、市话剧团体制改革,实现技术、人才等资源整合,提高专业艺术资源利用率,大力发展文化中介机构,完成市演出公司转企改制,推动本地演艺市场繁荣发展。 ——扶持本土艺术作品创作。每年组织1次以上全市性本土艺术采风、创作活动;每年组织1次以上本土作品评选活动;每两年举办1次全市性本土艺术汇演和评比,提高本土艺术作品创作和表演水平。 ——实施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创作排演1—2台富有思想内涵和九江特色的精品剧(节)目,既参加全国性艺术展演评比,又可在全省巡回演出。鼓励社会演艺力量创作排演适应文化旅游市场需要的精品节目,在文化旅游景区驻场演出。 3、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开发 ——加强文物保护和利用。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根据九江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掌握的情况,加强文物普查成果的保护、研究和应用。做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文物资源整合利用工作,将文物资源与旅游相结合,发展鄱阳湖生态文化旅游。继续夯实文物保护基础,争取资金,做好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抢救维修工作,抓好一批重点项目的维修工程,并且配套完善安防和消防等工程。认真做好各级博物馆馆藏文物科技保护,文物征集,提高陈展水平和安全防范能力。在国家和省文物主管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完善和健全文物保护管理机构,成立专门的文物执法队伍,提高文物执法能力和水平。继续做好博物馆免费开放工作,加强对博物馆文化产品的开发,不断增强博物馆自身的造血功能。进一步挖掘革命文物资源,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充分发挥文物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六条规定应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依照我市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市财政每年投入不少于10万元,用于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和保护工作。(1)对列入国家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项目实施全面保护和开发利用,扶持具有本地特色的文物复仿制品、手工艺品的开发利用。(2)2015年之前完成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和传习所,建筑面积500平方米以上。(3)2015年之前完成划定九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保护区的范围。(4)各地要继续完成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整理和申报工作。 ——加强古村落保护与开发利用,加强历史文化名村、名镇的申报、管理工作,做好历史街区的保护和修复,加强对百年老店、百年老字号等文化遗产保护,申报一批国家级、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 4、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壮大 —— 围绕“鄱湖生态文化”、“庐山地质公园文化”、“佛教文化”、 “红色旅游文化”四大资源,建设并叫响“人与自然和谐乐园”、“见证时代变迁公园”、“南方佛教中心”、“红色摇篮的发源地”四大历史文化品牌。 ——构建庐山文化旅游产业示范区、鄱湖生态经济园、庐山西海国际艺术园、江西共青文化产业园及江西瑞昌青铜文化主题公园等五大园区。 ——打造庐山温泉休闲疗养基地,西游记影视文化产业基地,以“秋收起义纪念馆”、“万家岭大捷”遗址、“庐山抗战纪念馆”为代表的红色旅游基地,瑞昌艺术剪纸产业化基地及九江戏剧创作演出基地五大国家或省级文化产业基地。 ——培育南方各教派的圆融和谐,境内西林寺、东林寺、真如寺、铁佛寺、简寂观、仙人洞等林立,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聚集九江,和谐相处,其包容求和的因子和内核深深融进了九江城市精神之中。 ——营造书院文化氛围,以白鹿书院为中心,以廉溪书院、黄庭坚纪念馆、周敦颐纪念馆、陶渊明纪念馆、中华母亲园为依托,打造国家级人文、学术交流平台。 5、促进新闻出版事业发展 ——强化新闻出版公共服务职能。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在财政投入和资源配置方面加大力度,积极开展“农家书屋”工程,组织送书下乡、农村发行网点建设、出版物赠阅、优秀出版物推介、群众性读书等活动等,努力做好公益性新闻出版工作。举办全市读书活动。大力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在全市积极营造“以书会友、与友读书、读有益书”的良好学习氛围,利用“五一”、“十一”黄金周,邀请出版社、书商,联合举办“浔阳飘溢书香情”和“用一生读书,读一生好书”活动,丰富市民业余文化生活,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印刷业。以包装装潢印刷企业为重点,加快出版物印刷企业和其他印刷品印刷企业的发展。着力打造赣北印刷产业工业园引进专业人才,提高管理水平,更新印刷设备,重点扶持管理规范、设备先进、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到2015年,全市印刷企业发展到510家,其中出版物印刷企业15家,包装装潢印刷企业80家,其他印刷品印刷企业150家,打字复印店265家,印刷年产值突破10个亿。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印刷企业要争取发展到10家,500万元以上的发展到20家。 ——建设“三点一线”印刷工业集中区。到2015年,建设初具规模的集产供销、科工贸于一体的综合性印刷产业带。其中,浔阳区以书报刊印刷企业为主,发展包装装潢、其他印刷品印刷企业;共青城以包装装潢印刷企业为主,发展出版物、其他印刷品印刷企业;永修县以其他印刷品印刷企业为主,发展出版物、包装装潢印刷企业。重点开发和提高商业印刷的能力,使之成为我市各类印刷品的生产基地。 ——出版物发行单位。鼓励出版物发行单位的网点向农村发展,满足农民文化需求。根据当地人口、经济条件、社会发展状况等情况,有计划建立大型书城、图书超市、专业书店和便民书店,积极扶持民营书店的发展,使出版物发行网点在结构上布局合理,形成一个公平竟争、规范有序的出版物发行格局。到2010年,规划在市中心建1个大型图书商城,在50万以上人口的县(市、区)建立面积不少于1000平方米的大型书城,在30万人口的县(市、区)建立面积不少于500平方米的图书超市,图书零售网点400个,力争达到平均每1万人拥有一个图书发行网点,年销售总额4亿元。筹办区域性出版理论研讨会。充分利用庐山旅游品牌,积极筹办区域性出版理论研讨会或培训班,把庐山建成区域有一定影响的出版理论研究和培训基地,提升我市出版产业品位,推进我市文化产业发展 ——积极开展版权保护。按照“四个打造”的要求,加大版权保护力度,提升我市文化旅游产品品位。以星子金星砚、瑞昌剪纸、浔阳麦秆画等民间特色产品为突破口,强化创作者版权保护意识,鼓励艺术创作和技术创新,下大力推动版权登记工作。重点扶持星子金星砚,着力把星子县打造成全国版权示范基地。 6、加强文化市场管理 ——演出市场。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投资兴办演出单位和举办演出活动,支持、鼓励私营、个体、股份制单位的健康发展。推动有条件的演出场所,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发展壮大。鼓励和支持演出团体、演出场所和演出经纪机构联合、联办、兼并,通过资本重组、契约代理等方式走一体化发展的道路,形成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具有规模性、导向性、主业突出、核心能力强的演艺产业集团,初步形成文艺演出产业化运行框架;倡导集约化、产业化经营;积极引进外地优秀演出团体和艺人来我区演出。大力倡导和切实扶持本地优秀艺术的演出,鼓励面向农村、面向中小学的演出;鼓励和引导广大演艺人员及演出单位下乡演出,繁荣和活跃农村演出市场;以城市郊区、农村集镇为重点,加强民间剧团和演艺人员的管理,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打击违法、违规演出活动,有效遏制农村集镇演出大蓬和歌舞娱乐场所中的色情表演的滋长。 ——娱乐市场。“十二五”期间,我市将结合经济发展的水平,逐步提高娱乐产业的整体层次,大力倡导特色经营,发展一批具有企业特色、本地特色的娱乐场所。倡导健康文明的经营管理方式,鼓励应用高新技术改进现有娱乐形式,引进、开发新的娱乐项目,挖掘传统娱乐项目的市场潜力,不断丰富娱乐品种,推出新的娱乐热点。实行布局合理,设置科学,优化文化娱乐产业类型结构和规模结构,建设现代娱乐产业。期间,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解决影响文化娱乐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和广大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坚持疏堵并重、整建结合,积极倡导适合广大群众消费水平的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为社会各界尤其是老年人和青少年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项目,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严厉打击利用娱乐场所开展色情或者变相色情活动以及赌博或者变相赌博活动,抵制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落后文化,规范娱乐市场。 游艺娱乐市场按照“科学规划、有序准入、规范经营、有效管理”的总体要求,严格市场准入,规范经营行为,提升产业层次,完善监管措施,促进我市游艺娱乐市场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继续加大对电子游戏经营场所的监督管理力度,禁止电子游戏经营场所在国家法定节假日以外接纳未成年人,严厉打击电子游戏经营场所的违法违规经营行为。采取多种政策措施,规范电子游戏经营场所经营。 ——音像市场。加强音像市场建设。推行压缩总量,调整结构、规范经营、规模发展的方针,改变我市目前音像市场散、乱、小的状况。大力发展连锁、超市、电子商务等现代经营方式。加强对零售、出租店的治理,改变零售和出租店过多、过小的状况。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音像业。加强市场营销,扩大原创音像节目的有效供给和销售。继续开展每年一度的音像市场法制宣传周活动。争取到2015年实现正版音像制品主导全市音像市场,基本建立起成熟的音像市场体系。 ——网络文化市场。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市场整合,引导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向规模化、连锁化、专业化、主题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力争在2015年以前,全市各县(市、区)要在省文化厅核准的2008年—2009年网吧总量和布局规划的基础上,将网吧总量压缩至少20%。全市各地要积极鼓励、支持省网吧连锁企业在本地通过收购、兼并、联合、重组、参股、控股现有单体网吧,充分利用连锁企业的资、管理技术和人才优势带动本地网吧市场结构调整,让连锁主题网吧占据我市网络文化市场主体地位。 “十二五”头一年全市单体网吧连锁率达到20%以上。力争在三年时间内全市网吧连锁率达到70%以上。 不断拓展服务功能,提升文化品位,逐步把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改造成为功能丰富多彩、内容健康有益的数字文化家园。开发和整合网络文化资源,培育和扶植网络文化超市,促进网络文化市场健康发展。建立义务监督员制度,鼓励社会监督。支持成立网络文化协会,加强行业自律。加强政策引导,鼓励未成年人在学校、图书馆等公共科技、文化场所上网,提倡中小学生在老师、家长或监护人的指导下上网。联合工、青、妇等社会各界,积极开展文明上网工程,倡导网上文明行为,组织健康有益的网上文化活动,形成文明上网的道德规范和舆论环境。 ——出版物市场。加强出版物市场建设。推行压缩总量,调整结构、规范经营、规模发展的方针,改变我市目前出版物市场散、乱、小的状况。大力发展连锁、超市、电子商务等现代经营方式。加强对零售、出租店的治理,改变零售和出租店过多、过小的状况。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出版、印刷业;加强市场营销的指导,扩大宣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作品的有效供给;进一步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工作;继续开展一年一度的保护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争取到2015年实现正版出版物主导全市出版物市场,基本建立起成熟的出版物市场体系。 三、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规划实施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文化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落实《规划》措施,建立工作责任制,把文化建设纳入各县(市、区)及市直单位党政领导班子落实科学发展观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完善督查制度,加强对本《规划》实施及文化强市建设重点工作、重大项目的指导、协调和督办,使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二)落实国家文化经济政策,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 落实国家文化经济政策,加大公共财政对公益性文体事业的投入,将文化事业经费、基本建设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和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增加对文化事业的投入,确保每年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当地财政总支出的1%。建立健全各类文化发展专项资金和基金,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扶持力度。 制定和完善支持公共文化服务的相关经济政策,吸引和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公共文化实体,建设公共文化设施,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稳定的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机制。 落实公益性文化艺术赞助和捐赠的税收制度,通过财税杠杆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文化建设。各级文化主管部门应面向社会,积极采取政府采购、招标等方式运作重点艺术项目。 (三)积极培养引进人才,加强队伍建设 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抓住培养、引进、使用三个环节,增加人才总量,优化人才结构,提高人才素质。坚持按需引进的原则,重点引进紧缺的高层次人才和创意产业人才。 建立健全在职人员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鼓励在职人员自学成才。充分利用相关院校和培训机构的教学条件,针对不同领域、不同岗位,分期分批培训全市文化业务骨干。 建全基础公共文化服务队伍,逐步实施基层文化单位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制度,各级基础公共文化单位持证上岗制度。建立健全基础文化经营管理人才选拔制度,造就一批懂文化、会管理、善经营的优秀文化经营人才。 (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增强发展活力动力 按照中央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部署和要求,加大力度、加快进度,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着力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着力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着力整合文化资源、促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良好体制环境。 坚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公益性事业单位以政府为主导,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实现和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经营性文化单位全部完成转企改制,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 (五)强化服务监管,营造良好环境 以强化服务意识、增强服务效能、提高服务水平为中心,切实把服务作为文化行政部门履行职责、行使职能的起点,通过更新行政理念,改革行政体制,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管理方式,建设为民、务实、清廉、高效的服务型政府机关。 强化政府管理职能,加强宏观调控,逐步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加强和改善政府对文化市场的依法监督,进一步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做到执法权限法定化、执法内容标准化、执法程序合法化、执法制度规范化、执法监督经常化、执法管理制度化。 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在联系群众、组织群众、推动文化建设方面的重要作用,努力营造有利于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各类文化行业协会的协调自律作用,营造有利于文化企业发展、有利于文化繁荣、有利人民群众文化消费的良好文化环境。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